20120802
整理年代物,逃避還沒寫完的期末報告。
國中時的產物。當年只有13、14歲的我,到底在想什麼啊。
僅作為紀錄。
--
當貓還是小貓的時候,影子就已經跟隨著她。
不論是追逐蝴蝶,或是趴在窗台上曬太陽,他只是默默的陪伴著。
貓的個性太懦弱,總是被欺負。他雖然想幫她,但影子就是影子,他無能為力,只能看著她受傷,然後一次又一次的心碎。
貓漸漸對影子感到失望,她想要給人保護,但影子不能。
她決定離開影子,尋找能保護她的人。
影子無言,畢竟是他無能,所以他讓她離開。
貓丟下影子,出發尋找她要的人。
貓遇到了錢,錢雇用了一堆保鑣來保護貓。一開始,貓很高興,享受著被保護的感覺,但漸漸的,她感到厭煩。保鑣嚴肅不敢大意的冰冷面孔,讓她覺得自己像是監獄中想逃跑的罪犯。不能追逐蝴蝶,「說不定蝴蝶身上的某些東西會害妳過敏,太危險了,別去。」保鑣們說。那曬太陽總可以吧?「紫外線會傷害你的皮膚,不好,別去。」
貓崇尚自由,她不能捨去她的蝴蝶和陽光。所以她告別了錢,尋找另一個能保護她的人。
貓遇到了夢。夢沒有說什麼,只是牽起她的手,帶領她看著每個人的夢。有些夢充滿了鮮紅的血和刺眼的金黃色銅幣,有些夢充滿了幸福的粉紅和安定的靛紫。
看完大部分人的夢,貓似乎想到了什麼,但又抓不住那個想法。越想頭越痛,她甩甩頭,向夢道別,繼續她的旅程。
貓遇到了另一隻貓,昭。他擁有美貌、金錢和權力。昭給貓完美的物質生活,並且陪伴她做任何事情。貓以為這就是她所要的,但,似乎還是少了些什麼。昭的微笑、昭的溫柔...一切是如此的美好。
「我們之間是否有愛情?」貓問。
「愛情?!我們維持這段友誼,快快樂樂的走下去,不是很好嗎?」昭驚訝,原來貓一直把他當作愛人。
「是嗎...那麼,或許,我又找錯人了...」
貓開始收拾,準備往下一站出發。昭不解。
「為什麼要離開?難道友情不是愛的一部分?」
「我想,真正愛過一個人,才懂得朋友和愛人之間的差別吧。謝謝你這些日子以來的照顧,昭。」
貓笑笑。她終於知道,她在找的,其實就是過去一直在身邊的影子。只是因為得來太容易,讓人覺得理所當然,甚至忽略了他的存在。
「希望不會太遲...這麼簡單的到哩,我居然現在才了解。」貓一邊自責,一邊加快腳步。「怎麼我從來不曾想過影子的立場?只會責怪他。」
跨越那片草原,小屋終於映入眼簾。夕陽餘暉照進空蕩蕩的房間,到處都是灰塵和蜘蛛網。貓撥開蜘蛛網,一間一間的尋找。她相信他一定會等她,如果他真的愛她......
找遍了每個角落,依然找不到影子。貓跌坐在地上,茫然的掃視四周。在外面找了那麼久,其實,她在找的,只是那種平靜安定和被肯定存在的愛情罷了。
是不是因為淚水模糊了視線,怎麼地上有東西在動?
原來,就在貓回到屋裡的那一刻,影子就已經回到貓的身邊。影子看到了貓的交集、貓的難過,
他知道,這些日子沒有白等。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譯文
這邊有大陸人翻的版本,我覺得有一些缺漏或誤譯,但還是可以參考看看。
--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譯文 by Judy Chou
原文網址: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111504576059713528698754.html?mod=wsj_share_facebook
很多人很想知道,亞洲父母到底是怎麼養育出刻板印象中成功的小孩。他們想知道這些父母到底都做了什麼,是什麼樣的家庭,他們能不能也一樣,孕育出這麼多的數學天才跟音樂神童。嗯,因為我以做到了,我可以告訴他們:這裡有一些事情我的女兒,蘇菲和路易莎,從來不能做的事:
不准在同學家過夜
不准在同學家玩
不准留在學校玩
不可以抱怨為甚麼不可以留在學校玩
不准看電視或玩電動
不准自行選擇課外活動
每科至少得到A
每科目都要得第一, 除了體育和戲劇之外
只能學鋼琴或小提琴
不能不學鋼琴或小提琴
我概括的用「中國母親」(Chinese mother)來稱呼這種父母。我知道韓國、印度、牙買加、愛爾蘭和加納也有一些這樣的父母。而且,我也知道有些母親在西方國家出生,雖然是中國人的後裔,但湊巧或是其他原因,不是我這邊所謂的「中國母親」。在這裡,我也用「西方父母」(Western parents)來概括的稱呼另一種類型的家長。當然,西方父母也是有很多種類型的。
然而,在有些情況下西方父母都是一樣的。當西方父母覺得他們好像很嚴格,他們通常幾乎都沾不上中國母親的邊。例如,我的(西方人)朋友認為自己很嚴格,讓他們的孩子每天花30分鐘練習樂器,最多頂多一小時。對於一個中國母親來說,第一個小時是比較容易的部分,接下來的第二、三個小時才是重頭戲。
當我們談到養育兒童,中國母親的小孩似乎特別都擁有良好的學術表現、優異的音樂造詣和在某項科目的專精,或是其他任何對於成功的刻板印象。華爾街日報(WallStreetJournal)的克里斯蒂娜(Christina Tsue)與兩位由華人移民撫養長大的母親談話,分享他們是如何成長的,以及他們希望怎麼養育他們自己的後代。
儘管我們有很多的文化刻板印象,有成千上萬的研究顯示出,中西方父母在養育子女上有非常大的差異。在一項研究中訪問了50名西方母親和48名華裔移民母親。幾乎 70%的西方母親說,「嚴厲要求學術成就,對小孩發展沒有益處」或是「父母應該要建立一種想法,就是學習是一種樂趣。」相較之下,幾乎沒有一位中國母親同意這些說法。反而絕大多數的中國母親說,他們相信他們的子女能夠成為「最好的」學生,認為「學術成就反映的是成功的父母」,並且認為,如果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不夠優異,就是父母的「問題」,也就是家長「沒有盡到他們的責任」。其他的研究顯示,中國父母每天花比西方父母多大約 10倍的時間(按:在這裡應指在美國的西方父母和華裔父母),陪孩子鑽研他們的學業和課堂活動。相較之下,西方的孩子比較多是參加體育活動或校隊。
中國父母認為在你精於此道之前,沒有什麼事情是有趣的。而為了要讓自己什麼事情都擅長,就是要努力學習。孩子通常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會想要學習,這就是為什麼父母控制他們的喜好很重要。這通常需要家長的堅持,因為孩子一定會抗拒,畢竟事情的開始總是比較困難,而這也往往就是西方父母放棄的地方。但是如果處理得當,這種中國式的教育會產生一個良性循環。不停的練習,練習,練習,因為熟能生巧。在美國,死記硬背以及反覆練習的效果是被低估的。一旦孩子開始在某個領域小有成就──無論是數學、鋼琴、投球或芭蕾,他或她就會得到讚賞、尊敬和自我滿足。這時候就會建立信心,使原本不太有趣的活動變得有樂趣。這時候也讓家長更容易要求孩子做更多練習。
中國父母可以逃避一些西方父母無法布面對的東西。有一次,在我還年輕的時候──好吧也許不只一次──那時我對我的母親很不尊重,我的父親很生氣地用閩南語罵我「垃圾」。它的效果非常好。我感到很難過,而且對於我做的事情感到很羞愧。但是,這並不損害我的自尊或什麼的。我心裡知道在我父親心中,我是多麼重要的。我並沒有認為我毫無價值或是感覺自己真的像垃圾。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也曾經對我的女兒索菲婭做過同樣的事情:當她對我極為不敬的時候,用英文罵她是垃圾。那是一次晚宴,當我這麼做,馬上被眾人排斥。一位叫做瑪希的客人當場難過的大哭,以至於她必須提早離開晚宴。而我的朋友同時也是這場晚宴的主人,蘇珊,只好試著替我跟其他的賓客解釋。
事實上,中國的父母可以做很多我們很難想像的事情。中國的母親可以對他們的女兒說,「嘿胖子該減肥了。」相較之下,西方家長要小心翼翼的在這個問題周遭打轉,談的「健康」是什麼,但對於「胖」卻隻字不提,最後他們的孩子依舊要治療飲食失調,然後因為負面的自我形象感到受傷。 (我也曾經聽到一個西方人父親跟他的成年女兒敬酒,稱她是「美麗和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幹」。後來她告訴我,這讓她覺得自己像垃圾。)
中國父母可以要求他們的孩子得到高分,但西方父母只能問他們的孩子是否盡了力。中國的父母會說:「你只是懶惰,你看你所有的同學都在超越你。」相較之下,西方父母不得不面對自己對於成果的矛盾感受,並試圖說服孩子說他們並沒有對結果感到失望。
對於為什麼中國父母可以逃避他們做的事情,我想了很久。我認為中國父母跟西方父母的思考方式有三大不同。
首先,我注意到,西方家長對子女的自尊心感到十分焦慮。他們很擔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失敗了,會感覺不好。因此,他們不斷安撫他們的孩子,告訴他們說他們有多好,儘管他們的考試結果或是演奏很平庸。換言之,西方父母比較關心孩子的心理層面,而中國父母不是。中國父母假定他們的孩子很堅韌,而不是脆弱的,因此中國父母的表現就非常不一樣。
例如,如果一個孩子帶A –的成績回家,西方家長通常會讚美孩子,中國母親則會驚恐的倒抽一口氣,問說出了什麼差錯。如果一個孩子帶B的成績回家,有一些西方家長還是會稱讚孩子,其他的會嚴肅的和孩子坐下來談,表示他們的不滿。但是他們會確保孩子不會感覺到不安全或是不受重視,當然他們也不會罵孩子「笨」、「沒用」或是「恥辱」。這些西方家長私下可能會擔心孩子考試考不好,或是沒有能力唸這個科目,或是課程出了什麼問題,甚至是學校出了什麼問題。如果孩子的成績沒有進步,他們可能會到學校找校長,問他學校的課程安排是不是有問題,或是質疑老師是否有教學專業。
如果中國的孩子獲得了B ──這是不會發生的──他要面對的首先是一聲尖叫,然後是爆炸般的恐怖場面。這個氣急敗壞的母親接下來會準備好幾十份,甚至幾百份的練習卷,然後陪她的孩子一起的唸,直到孩子拿到A為止。
中國家長要求孩子要有漂亮的成績,因為他們相信他們的孩子做的到。如果他們的孩子沒有做到,是因為孩子不夠努力。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家長對於那些不合格的表現,總是以苛責、懲罰或是羞辱作為回應。中國家長相信他們的孩子能夠吞下這些恥辱,然後從中激勵自己。(而當中國孩子有某項成就,他們就會近乎自我膨脹的在家族間炫耀。)
第二,中國家長認為孩子欠他們一切。原因是什麼還不是很清楚,但可能是綜合儒家的孝道和父母的確犧牲很多來養育他們的孩子這兩項而成的。(事實上中國母親也真的是親上火線,花很多的時間個別指導、訓練、審問和刺探他們孩子的成就。)總之,我的理解是,中國的孩子必須一生服從父母,讓他們感到驕傲,作為回報。
相較之下,我不認為大多數西方人有相同的看法,尤其是孩子應該永遠感謝他們的父母這點。我的丈夫,傑德,就不認同這樣的看法。「孩子沒辦法選擇他們的父母」,他曾經對我說,「他們甚至也沒辦法選擇要不要出生。這是父母強加給他們的,所以他們的父母有責任為他們提供生活的一切。孩子不欠他們的父母任何東西,他們的職責將會是未來他們自己的孩子。」這讓我覺得,作為西方父母實在是一種很可怕的交換。
第三,中國的父母認為,他們知道什麼是對自己的孩子最好,因此,把自己的選擇加諸於孩子自身的想法和喜好上。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女孩子在高中不能有男朋友,為什麼中國孩子不能去朋友家過夜,這也是為什麼沒有中國孩子敢跟他們的母親說,「我在學校的話劇裡有一個角色!我是第六位村民,每天從 3:00至7: 00我不得不留在學校排練,週末的時候我還需要人接送。」上帝啊,請幫助那些因為試過這些事情而受苦受難的中國孩子。
請不要誤解我:我不是在說中國的家長不關心自己的孩子。事實上正好相反,他們會為了子女放棄任何事情。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養育模式。
這裡有一個故事是支持中國式的強迫教育的:露露7歲左右的時候,同時在學兩種樂器,那時正在練習一首鋼琴曲叫「小白驢」(The Little White Donkey)是由法國作曲家雅克‧伊貝爾(Jacques Ibert)所譜。這首歌真的很可愛,你可以想像一隻小毛驢與它的主人緩緩沿著鄉間小路走,但是也因為這樣首歌對於年輕的演奏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歌曲,因為這首歌必須要兩隻手同時彈奏不同的節奏。
露露沒辦法兩手同時彈不同的節奏。我們一個星期都在練習這首歌,先單手一遍又一遍的練習。但每當我們試圖兩手一起彈的時候,總是會有一手被另外一手拉走,然後變得亂七八糟。最後,在她上課的前一天,露露很生氣地宣布她要放棄了,然後跺著腳要離開。
「回到鋼琴這邊來。」我命令她。
「妳沒有這個權力這麼做。」
「哦,我當然可以。」
把她抓回鋼琴那裡,露露讓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她一陣拳打腳踢,還抓住樂譜,把它撕成碎片。我把那些碎片黏回去,後面還墊了一塊塑膠板,這樣它就不會再被撕爛。然後我把露露的娃娃屋拖到車上,告訴她,如果她明天不能漂亮的把「小白驢」演奏出來,我會把她的娃娃屋捐給救世軍。後來當露露說,「我還以為你要去救世軍了,你為什麼還在這裡?」我威脅她將會沒有午飯吃,沒有晚餐吃,沒有聖誕節或光明節禮物,二年、三年、四年沒有生日派對。而她還是一直彈錯,我告訴她這樣的處境是她自己造成的,因為她自己偷偷地害怕自己做不到。我告訴她不要再懶惰、懦弱、自我放縱,以及自我憐憫。
我的丈夫傑德把我拉到一邊,他要我停止侮辱露露,但我覺得我並沒有做什麼,我只是在激勵她,但他不認為威脅露露是有用的。而且,他說,也許露露真的做不到,也許她尚未有那個協調能力,妳有沒有想過這種可能性?
「你根本不相信她,」我說。
「太可笑了,」傑德輕蔑地說。 「我當然相信她。」
「索菲亞在她這個年齡就可以彈得出這首。」
「但露露和索菲亞是不同的人,」傑德說。
「哦,不,又來了,」我翻白眼。「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他們都有各自的天賦。」我諷刺地模仿。「即使失敗的人也有他特別的天賦。好啦,不要擔心,你不必動一根手指,不管花多少時間我都會繼續扮黑臉,我很樂意成為那個被討厭的人。你可以當白臉,因為你會做煎餅給她們吃,帶她們去看洋基的比賽。
我捲起衣袖,回到露露那邊。我用盡所有我能想到的所有方法,來督促她。我們練習到忽略晚餐時間,直到晚上,我不讓露露起身喝水,甚至不讓她去廁所。這所房子變成了戰場,而我因為一直大喊,失去了我的聲音,但進度依然很悲觀,甚至到後來我開始懷疑這樣做對不對。
然後,露露做到了。她的手突然可以一起彈奏了,她左右手和諧的完成了這首曲子。
露露跟我在同一個時間意識到這件事。我屏住呼吸,她又試了一次。然後,她更有自信、更快的再彈了一次。過了一會兒,她開心的不得了。
「媽媽,你看,好容易哦!」之後,她一直彈那首歌,一點都不想離開鋼琴。那天晚上,她跑來跟我一起睡,我們互相依偎和擁抱,然後開懷大笑。幾個星期後,當她演奏「小白驢」的時候,有家長跟我說:「這首歌好適合露露,勇往直前的音樂配上勇敢的她。」
既使是傑德也因為這件事對我感到有信心。西方有很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的自尊心受損,但作為父母,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最不該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讓他們放棄。另一方面來說,突破自己是學習和建立信心最好的方法。
市面上有很多新書在寫這些「中國母親」心機很重、很冷酷、壓迫人、不關心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對於他們來說,許多中國人暗地裡認為他們比西方人還關心孩子,也更願意為他們的孩子付出,尤其是當大部分的西方人都放任他們的小孩學壞的時候。我想兩方都有一些誤解。天下的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而中國父母只是方法不一樣。
西方父母會盡量尊重孩子的個體性,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支持他們的選擇,並提供正向的強化和培育環境。相較之下,中國父母認為,保護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對未來有所準備,讓他們知道的能力在哪裡,讓他們學會必要的技能、工作技巧和信心,讓他們擁有那些沒有人可以帶走的能力。
[串連] 劉政鴻,你可以收買媒體,但是你無法收買部落客!
http://www.bigsound.org/portnoy/weblog/006982.html
事件懶人包
http://www.dfun.com.tw/?p=27786
媒體可以待價而沽,你我的良知不能!!
作為一個「誤入水溝」的大學生
作為一個「誤入水溝」的大學生 英文三 周于萱
等到真的上了大學,我才發現,大學是認真學習人生知識的起始點。
教室、家、戰鬥部隊
這是我認識社會的方法
2010烏鴉邦校園民主實踐營
一月底到台中谷關參加東海人間主辦,為期三天的生活營。這次的生活營是由淑雅帶領大家進入三天兩夜的應用劇場。過去在戲劇社也有類似應用劇場的一些技巧,老師要學生用身體的語言來觀察、體驗自己和別人的特色、創造力、情緒和限制。營隊結束後,覺得在這次的應用劇場發現許多不錯的技巧,希望能夠應用在未來社團的活動上。
從台中谷關回到台北之後,就開始烏鴉邦營隊前的焦慮期。如同以往辦活動一樣,還是覺得還有很多事情還沒做、還沒準備好,即使把該做的做好了,還是覺得心裡很不踏實。加上一名原本已經報名了的孩子,她的家長忽然打電話來說孩子因為感冒不去了,還有說要來但又來不了的AET,原本已經很焦慮的情緒又被挑起。之後在營隊前也開了兩次的營隊行前會議來確定營隊流程和其他雜務分工,但還是覺得非常、非常焦慮。也許這是一種病= =
營隊當天早上,我、魚野、哈拿和牧羊八點四十五左右就在捷運新店站等大家。
因為和迷你谷老闆娘的溝通上出了一點問題,我們到了卻不能先進房間。因此,第一個時段的相見歡活動只好改到民宿外面的空間進行。現在想想,其實在這樣的開放式空間進行活動,會比在房間裡面來的好,畢竟外面空間比較大,讓鏡子遊戲比較容易進行,而且依山傍水,天氣好的烏來,讓人心曠神怡。
午餐後,下午是我的「校園哪裡有問題?」和牧羊的「校園真的愛守法?」。大家的反應都還不錯,不過牧羊的法律知識部分,資訊量相對多很多,下次多給牧羊一個小時好了=w=
晚上是洛書的「經驗分享連結校園民主」,大家也都聊的很開心。之後看的影片是大陸紀錄片「請為我投票」,片中陳為軍導演用攝影機記錄了中國武漢常青小學二年級51個孩子的班級,用民主投票選舉班長的故事。影片裡面的八歲小孩可是會起鬨擾亂對手、綁樁腳、賄賂等等政客們的政治操弄手法,很好笑的同時也挺悲哀的。
5. 左起:阿崩、Kelly、綠茶、洛書、小明。笑的好開心=w=
第二天早上是老幽的「校園民主跟烏鴉邦」。稍微認真嚴肅的分析「民主」、「校園」和「校園民主」的概念。老幽太呆,搞錯下課時間,結果講的超級快,我猜讓很多人還沒把東西塞進腦袋裡面,所以在這裡附上那天的ppt。( 校園民主的概念、想像和實踐 by 老幽)
下午是最精采的「校園民主攻防戰」,分組讓孩子們面對老師、朋友和行政人員這些不同的對象,試圖說服對方。我是和諧派的好行政人員,專門欺負那些有想法有理念的孩子,裝做超有誠意跟他們聊天,實際上只是敷衍了事。講了一個下午的話好累Orz
晚餐大家一起到烏來老街吃合菜,不過大家好像覺得吃的不過癮。嘛,去烏來就是吃特別、吃味道的嘛,幹嘛這麼苛求=x= 之後一個小時的自由活動,因為大家喝酒又泡溫泉整個玩瘋了,哈拿跟魚野沒帶泳衣最後也跟衝下去泡溫泉去了,弄得一身濕,洗澡跟把大家集合回來的時間整個嚴重影響到晚上的課程,最後晚上的課程九點半才開始。關於喝酒這件事我真的覺得很不開心。拜託,當我們在營隊開始前就說了禁酒,就請大家遵守約定,不要買酒回來喝,尤其是那個是幹部的還這麼沒原則,讓我很不高興。
晚上的課程是「民主校園育成計畫」。簡單的來說就是怎麼寫民主校園育成企劃書,並且在營隊結束之後,要去實行這些計畫。看到來參加營隊的學員都對於想做的事情很有想法,讓我覺得很欣慰(台灣的有這麼多年輕的好人才 [淚目])。
最後第三天早上是分享的時間,讓所有學員分享自己的企劃,請大家給建議和批評。時間有點太短,最後的部份有點倉促。因為十二點要退房,所以我們就先收拾行李,把房間還給民宿,回到第一天早上活動的地方,繼續坐下來分享大家這三天來的心得感想。
整體來說,這次的營隊活動意料之外的好(因為營隊前很焦慮把所有最糟的情況都假設過了)。能夠舉辦這樣的活動認識這些有想法、有理想的高中生,讓人覺得再辛苦都值得。以後一定要繼續辦這樣的活動。
本次營隊的財務部分,請見噗以及googledocs
special thanks to 灰塵和魚野,幫忙處理便當和財務的部份。啾咪。
0826-28@台東 烏鴉邦社員大會
阿嗚,台東好熱。貓好正。
討論會已經按照我喜歡的順序排列了,希望讀書會可以穿插在討論會間,括號內應該是負責的人,很多個的話表示不確定會是誰。
寒假營隊目前暫定一月底,地點大概又是烏來迷你谷。
活動日期我還需要一點時間思考,還有和各位橋時間,不定期更新。
2009.08.26~28@台東,牧羊家
正式更名為:烏鴉邦中學校園民主促進會
本會宗旨以促進中學校校園民主為主,亦不時關注且聲援其他議題,以培養民主素養及批判思考精神。
接下來的活動:
可以用的時間…
9/12, 9/13, 9/19, 9/20, 9/26, 9/27, 10/4, 10/11, 10/17, 10/24, 10/25, 10/31, 11/1, 11/7, 11/8, 11/14, 11/15, 11/21, 11/22, 11/28, 11/29, 12/5, 12/6, 12/12, 12/13, 12/19, 12/20, 12/26, 12/27, 1/2, 1/3, 1/9, 1/10, 1/16, 1/17
一、討論會(咖塔)
校園、民主、學生、權益:
(老幽)校園民主是什麼?
(牧羊、灰塵)非法校園
(老幽、咖塔)學生權益左右看:教育公共化
(老幽、咖塔)山也BOT,海也BOT,校園也BOT
學權、自治:
(洛書)學權事件簿
(老幽、咖塔)教官退出校園
(牧羊、灰塵)學生自治組織
實作:
(洛書)校園民主模擬戰
(牧羊、灰塵)設計一個理想的班會
知識、升學:
(老幽、咖塔、灰塵、牧羊)升學討論會
(哈拿)升學主義下的知識價值
讀書會:
(咖塔)楊青矗小說選讀
(哈拿、老幽)危險心靈導讀
(老幽、咖塔、哈拿)影像座談-請為我投票
(哈拿)體制外的學校民主-全人中學
二、宣傳策略
在高中校園貼傳單
烏鴉邦部落格更新 (牧羊)
入侵知識加、維基百科
製作諷刺惡搞影片
三、營隊(目前暫定一月底)
需要製作學習單、活動手冊
與其他團體合作,可能對象為仰山童學會、台大學生會等。
四、校園民主教戰手冊編輯(哈拿)
五、馬公高中與校園民主(灰塵)
重整訴求,加上要求民主教育的部分
論述補完
以上。
貼照片。
1.8/26早上@台北火車站,候車ing。左起阿崩、哈拿、洛洛長的洛書
2. 8/26下午@台東牧羊家。
3.大咪的肚皮。犯規啊!
4.小咪賣萌。
5.崩壞的阿崩囧。
6.帥灰塵的特寫。
7.一堆網路戒斷症的小孩。
8.老幽。
9.8/28回程火車上,椅子轉過來聊天ing。洛洛長的洛書跟哈拿。
10.老幽皮掛在椅子上。
謝謝牧羊好帥跟牧羊媽把我們養好胖跟大咪小咪咬我的手跟牧羊家好大。
0810「不讓學生無言,我要校園解嚴」行動
0612樂生
昨天去了一趟樂生,貼照片。
1. 王字型大樓的門口已經空空如也。
2.隔著圍籬,王字型大樓剩下的部份。
3.樹砍光光、亂七八糟,看起來好像颱風過境。
4.工人忙著弄支撐的架子。之後每棟房子都有一樣的東西。
5.多了自動門,感覺很怪。好像最近常看到的高科技廟。
6.裂痕。
7. 天氣真的很好,但是看到滿地磚瓦碎片心情實在好不起來。
8.樂生圖書館。屋頂都蓋上塑膠布。
9.淒涼的很壯觀。
10.隔著圍籬、碎磚瓦看過去的新院區一角。
11. 貞德舍原址。
12.地上還有原本的磁磚。
13. 新院區後面的湖(?)
14.山上的靈骨塔不見了,剩下殘渣跟花草。
15.這種花在附近散落一地。
16.被挖走的土越來越多,洞越來越大。老幽跟伯楷。
17.山上的現代靈骨塔「愛樂園」,有「I Love」的意思。
18.天氣好到可以看到新光三越跟101。
19.土地公廟的廣告。
20.後來有點變天,山上雲變多了。
21.黃昏,下山。一直讓我覺得很寂寞的路燈。
22.大概是工程時被咬掉一口的慢行牌。
23.遵行方向:反對國家暴力、挺樂生。
0426〔法治專題〕誰敢大聲說:我最了解言論自由!
阿嗚今天一整個很熱烈,討論到六點半還不想回家,牧羊的帥果然無人能敵!
原本拍了一張所有人(當然我不會入鏡)的照片,結果光沒抓好,整張只看的到黑黑的頭。
1.左起老幽、掩面的灰塵、伯楷、Justin
2.左起好帥的牧羊、飛機、安萍、洛書、玉日比
3.老幽的手錶跟牧羊自掏腰包印的肥肥講義。
4.這張只拍到了六個人。
5.很帥的灰塵。摳男:「真相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