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誤入水溝」的大學生 英文三 周于萱
等到真的上了大學,我才發現,大學是認真學習人生知識的起始點。
弱勢離我好遠
我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的小康家庭,成長於一個物質相當富裕的環境,升學之路也還算順遂,從高中畢業進入到輔大英文系之後,就和一般人一樣,只期待大學生活能夠多采多姿,在未來進入企業上班之前留下最青春的一頁回憶。十八年以來,我所見所聞都是安逸而幸福快樂的,威權、壓迫、剝削、歧視這些概念對我來說,只存在於報章雜誌媒體之上,遙遠的那一端。
教室、家、戰鬥部隊
教室、家、戰鬥部隊
加入黑水溝其實是出於偶然,因為想在大學接觸一些平常碰觸不到的領域,又剛好在社團博覽會看到黑水溝社的社刊,毅然決然的選擇參加黑水溝社的迎新茶會,踏入一個我不曾見過的世界。 黑水溝每次的社課都會介紹並且討論不同類型的議題:教育、環境、勞工、性別、樂生、智慧財產權等等。平時社團給人的感覺像是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家庭,認真討論時又像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互相切磋,不同的意見所擦出來的火花是會令人上癮的。讀書會則是由簡單的小說開始,由淺入深,進入馬克思的左翼思想。
除了讀書和討論議題,水溝也積極向外探索。保衛樂生、反中科、反對教育商品化,都有水溝的足跡。在和樂生院民、三鶯部落住民互動的過程中,我看到的不是人和人之間的差異,而是生命的堅韌。
這是我認識社會的方法
這是我認識社會的方法
很多人會說,學生搞學生運動,或是學生搞社會運動踰越了學生的本分,我倒不這麼認為。我覺得社團活動、讀書會、舉辦活動、參加遊行和抗爭,這些是我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的方法。透過水溝,我看到我所處的環境的不公不義,所以我尋求改變,如此而已。
0 comments:
張貼留言